查看原文
其他

“陪读妈妈”:在教育焦虑中寻求突围 | 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9-27




新刊推荐



《教育家》2022年6月第1期和大家见面了。


近年来,“陪读”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妈妈是陪读的一个主要群体。这其中,农村妈妈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据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湖北、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农村家长因为陪读进城的比例达到60%—70%。她们的生活几乎就是围着孩子在转。在“陪读妈妈”的角色背后,这些女性经历了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是什么催生了广泛的县城陪读现象?陪读对教育发展和孩子成长有何影响?本期“专题报道”聚焦县城“陪读妈妈”这一群体,聆听她们的陪读故事,展现陪读背后的喜怒哀乐、成败利弊。


本期“封面人物”,专访深圳市龙华区万科双语学校校长杨帆,分享她的教育实践理念和经验。


Z时代们如何冲出成长茧房?教育实验应当如何推行?美育发展的关键是什么?本期“锐见”为你分析解答。


本期“先行者”,专访建筑师、儿童建筑教育推行者冯果川,为你讲述他的教育故事。


“双增”是对“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着眼于学生体育与艺术层面的发展,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在自然、社会中学会体验、感知,为学生强健体魄、提升素养、健全人格提供多元平台,对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层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双增”对学校的体育、美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落实“双增”,发挥其改善教育生态、培育多元人才的作用?本次“校长论坛”邀请各位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就“双增”问题进行探讨。


......


更多精彩,尽在《教育家》!


本期目录

县城“陪读妈妈”:在教育焦虑中寻求突围
专题报道



近年来,“陪读”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这股兴起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风潮,在城市、农村日渐蔓延,且愈演愈烈。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期望和焦虑的裹挟下,走上陪读之路。


妈妈是陪读的一个主要群体。这其中,农村妈妈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据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湖北、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农村家长因为陪读进城的比例达到60%—70%。


“人家都去了好学校,咱们留在镇上不就落后了嘛。”


“挣的钱是有数的,但要是把孩子耽误了,咱一辈子后悔。”


“县城的教育环境整体来说比农村要好,来这儿之后,孩子们接触的人多了,眼界也能宽一些。”


……


在“撤点并校”“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社会竞争日渐激烈”“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等时代背景下,受“男主外,女主内”传统性别分工文化的影响,“父亲外出务工,母亲主要陪读”逐渐成为很多农村家庭的基本分工模式。怀着对孩子未来的更高期待,不少乡村妈妈放弃在城市的打工生活返乡陪读,并带着孩子去县城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


她们的生活几乎就是围着孩子在转。在“陪读妈妈”的角色背后,这些女性经历了什么样的酸甜苦辣?是什么催生了广泛的县城陪读现象?陪读对教育发展和孩子成长有何影响?本期“专题报道”聚焦县城“陪读妈妈”这一群体,聆听她们的陪读故事,展现陪读背后的喜怒哀乐、成败利弊。



以世界为养料,建一所会生长的学校
封面人物


2017年,杨帆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习考察,新接触的国际理念与过去26年在一线教学中产生的思考碰撞,让她产生了许多教育创想,迫不及待想要回到深圳将这些创想落到实地。2018年初,万科集团在深圳市龙华区筹建的万科双语学校向杨帆抛出橄榄枝,为她提供了机会。


2018年2月,杨帆正式加入深圳万双。最初,杨帆将深圳万双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人格健全、学力卓越,具有国际视野,敢于创造美好未来的中国公民”,在过去4年,这一目标已经生长为“培养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学力卓越,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敢于创造美好未来的中国公民”。



冲出你成长的茧房
锐见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其先赋的社会背景,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每一个人的思维都见其鲜明的生活阅历,历历可见个性的呈现。


Z世代、00后的这些后浪们,幸运地赶上了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富起来的历史进程带来丰裕的消费想象,数字化的科技创新启动全新的生活方式,全球化的经济融合敞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梦的民族复兴展现壮美的未来愿景,比起先辈,他们有更强烈的自信和豪迈,更充沛的激情和锐气。


这一股浩然之气弥足珍贵,但其中隐现的偏向也不可不察。有高校老师曾告诫年轻学子,无限的优越和高调的激昂也会滋生出“高傲”和“肤浅”,于其成长有害无益。亦有媒体曾提示一些城市青年现实生活中宏大叙事与日常认知的分离误区,导致“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对个人命运失去希望”的心理现象。


成长中的新生代在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还要穿越一个个坚硬的“成长茧房”。



冯果川:我们不培养未来的建筑师

先行者


儿童、建筑、教育,这三个平常的词汇,组合到一起却带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并和“美”“创造”产生强关联。实际上,在欧美一些国家,特别是以教育闻名于世的芬兰,儿童建筑教育很早就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教育,用来培养孩子的审美力、创造力等。在中国,亦不乏有识之士在建筑与儿童之间搭建起素质教育的一隅天地——建筑师、“童筑文化”创始人冯果川便是其中的探路人。


从2012年至今,冯果川致力于推广儿童建筑教育已整整十个年头。尽管这一路上,作为“舶来品”的儿童建筑教育在国内的发展始终“叫好不叫座”,冯果川依然带领团队笃定前行,希望用建筑这种途径,帮助孩子们收获成长路上那些包括但不限于审美力、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东西”。



“双减”之后,“双增”如何落地

校长论坛



2021年10月27日,教育部就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为确保“双减”政策落地,有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应着力做好“双增”工作。“双增”一是增加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活动的时间和机会;二是将体育和艺术培训列为非学科类培训,增加学生接受体育和艺术培训的时间。


“双增”是对“双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着眼于学生体育与艺术层面的发展,将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出来,在自然、社会中学会体验、感知,为学生强健体魄、提升素养、健全人格提供多元平台,对培养面向未来的多层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双增”对学校的体育、美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落实“双增”,发挥其改善教育生态、培育多元人才的作用?本次线上圆桌论坛邀请各位专家、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就“双增”问题进行探讨。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选择最美的杂志,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杂志2022年征订

《教育家》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0-1372/G4,国际刊号:ISSN 2096-1154。
订阅方式:
一、电话订阅
电话:010-67071542  62253451(全套,全年订阅价720元)

汇款附言请标注订阅刊期和详细邮寄地址。
二、微店订阅





相关推荐:
“四新”建设:一场新的教育变革 | 新刊推荐
为何孩子的学习生活忙乱又低效?童年也需要“断舍离”!| 新刊推荐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亟待补上“公民素养”这一课!|新刊推荐
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哪里来?| 新刊推荐
教育均衡关键在教师 | 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征集|寻找学校课后服务优质课程,助力“双减”政策落地

发现师者之光!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启幕!

@老师、校长,这里有属于您的专业成长方案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